四川省食用菌协会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四川省食用菌协会 > 协会动态 > 正文

山西:主动担当奋发有为 做活粮食产业大文章

2019-11-04 16:48        来源:粮油市场报

  三年来,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断完善粮食收储体系,优化粮油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粮食经济效能,在粮安考核、兴粮惠农、管粮管储、产销合作、品牌开发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山西转型综改交出一份亮丽答卷。

  九月的山西,秋高气爽、谷熟果香,从雁门关外到吕梁山上,从河东大地到漳河两岸,丰收的喜悦充盈着每一张笑脸。原野中,金黄的谷子乐弯了腰、红艳的高粱昂首挺胸、五彩斑斓的藜麦硕果累累……此时的三晋大地犹如一幅五谷飘香的画卷,更似一曲行云流水的秋日赞歌。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山西省粮食工作也迎来丰收季。9月23日~27日,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工作推进会、全省粮食产业经验交流会、山西粮食产销衔接会、秋粮收购工作会相继在朔州山阴、太原两地召开。会议总结交流经验、凝聚发展共识、创新发展举措、部署下步任务,全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山西省现代特色粮食产业体系。

  思路决定出路。回顾近三年发展历程,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扣“筑牢安全底板、补齐产业短板、赢得社会好感”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不断完善粮食收储体系,优化粮油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粮食经济效能,在粮安考核、兴粮惠农、管粮管储、产销合作、品牌开发、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展现了新作为新形象,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山西转型综改交出一份亮丽答卷。

  立足特色

  粮食产业发展整体提升

  产业强则粮食安。山西省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严重失衡,要建立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做强做优粮食产业是关键。2017年以来,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大胆实践,逐步走出一条符合该省实际、具有山西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产业经济总体提升。2018年,全省粮食产业龙头企业496家(其中产值达亿元以上20家),年加工能力1209万吨,工业总产值254.3亿元,实现利润30.5亿元,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比2017年增长20%、20%、77%,连续三年在全国粮食产业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山西省玉米小麦、杂粮三大粮食产业占比逐渐优化。山西省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的70%,就地转化率50%,小麦加工企业151个,面粉产量45.3万吨,较2017年增长3.9%,忻州、平鲁、神池、岢岚、五寨、静乐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杂粮之都”“中国红山荞麦之乡”“中国亚麻油籽之乡”“中华红芸豆之乡”“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中国藜麦之乡”等称号,杂粮产业集群效应正在显现。

  区域品牌打造成效明显。2017年,山西省着手打造“山西小米”品牌。目前,“山西小米”品牌顶层设计趋于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联盟为依托、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中高端市场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清晰,标准、生产加工、营销、质量追溯、文化宣传“五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此外,“长治小米”等市、县区域品牌开始起步,山西省粮食产业发    展正在由传统的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转变,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提高型转变。

  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2017年,山西省级财政投入5000万元支持“山西好粮油”行动14个示范县建设,为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作了前期探索。2019年,山西通过制定粮食产后服务、“好粮油”行动和粮食质监体系3个子项管理办法,积极争取2019年中央专项补助资金2亿元,按照三年实施方案,该局已高质量完成31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4个粮油质检机构、1个“中国好粮油”示范市、6个示范县和9个示范企业建设任务。

  朔州领跑

  特色典型遍地开花

  在全省粮食产业经验交流会期间,大会组织与会代表深入朔州市的多家优质粮食企业现场观摩,交流互鉴。在鑫霏农业体验农产品防伪追溯系统,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扫描小米包装上的二维码,追溯这袋小米“从种到产”全过程;在惠牧源农牧合作社,登上了望台一睹万亩富硒有机旱作农业基地秋收盛景……作为全省粮食产业发展的鲜活样板,朔州市以“三麦两米一豆”为抓手,打造燕麦、荞麦、藜麦、小米、玉米、绿豆六大产业集群,不断擦亮“中国杂粮强市”这块金字招牌,持续推动杂粮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尤其是山阴县近    几年异军突起,定思路、谋市场、建基地、强科技、扶龙头、做精品,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2019年谷子基地突破7万亩,荣获“中国—富硒小米之乡”称号。

  朔州一马当先,各地市也奋起直追,因地制宜推进特色粮食产业经济。太原市加快实施“退城近郊”,发展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忻州市以创建“中国好粮油”示范市为抓手,做强“杂粮之都”;大同市打造“中国大同杂粮创新中心”,粮食购销贸易独树一帜;晋中市依靠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带动,粮食精深加工和方便休闲主食产业初具规模;长治市以“长治小米”区域品牌为重点,“举特色优质牌,走有机旱作路”;运城市发挥小麦主产区优势,创建“运城面粉”品牌;临汾市传承“棉麦之乡”美誉,构建襄汾、翼城、洪洞面粉加工产业集群。其他各市在粮食产业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涌现出诸多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

  “近几年,山西全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破局开题到全面落实,各地亮点纷呈,成效初显。”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云龙表示,下一步,山西将围绕“培育‘四大载体’、实施‘四大战略’、建设‘四大工程’”,在加强统筹联动、强化服务指导、优化发展环境、搞好宣传引领等方面下足功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培树推广先进典型,在建设山西现代化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上有新担当、新作为,争取新突破、新贡献。

  朔州:创优产业环境

  多措并举落实“五优联动”

  朔州是中国杂粮强市,享有山西杂粮王国“王中之王”的美誉。近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把杂粮产业列入全市“2+7+N”现代产业布局中,以“三麦两米一豆”为抓手,全力打造燕麦、荞麦、藜麦、小米、玉米、绿豆六大产业集群,推动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朔州市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预计产量4.5亿斤,杂粮年加工能力达28万吨,杂粮加工转换率达70%以上,年加工销售收入13亿元。

  以新思想创优产业发展新环境。朔州市委、市政府从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到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再到项目政策扶持上,力促杂粮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特别是机构改革完成后,积极为粮食加工、储备企业排忧解难,构建“亲”“清”的政企关系,赢得了企业的信任。

  以新担当铸就产业新辉煌。这几年,朔州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的重要指示为指引,大力实施“优质粮    食工程”,努力实现杂粮产业“五优联动”。

  一是建基地,优粮优产抓粮源。采取“政府+企业+农户+合作社”模式,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纯绿色小杂粮种植基地50多万亩,实现了区域化连片种植、集中管理、机械化作业,并扶持多家龙头企业建立起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粮食质量监测追溯体系。目前,朔州市加工企业取得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12家、有机认证5家、绿色认证10家,从源头确保了小杂粮“产得优”。

  二是签订单,优粮优购带增收。怀仁龙首山集团通过订单合同约定,按照“优质优价”原则,优质粮食的收购价比普通粮食高出10%以上,从而带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了优质粮源,农民优质粮食种植收益提高了20%。据了解,这几年企业的优质粮食订单年收购量可达4万吨,实现了农企双赢。

  三是强产后,优粮优储保安全。2018年以来,朔州市先后投资6639万元,新建产后服务中心13个,新增仓容近10万吨,实现了六县(市、区)“五代”普惠服务全覆盖。一些粮食企业通过开办“粮食银行”,为农户提供“代    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业务,仅“代干燥、代储存”就可为农户减少产后损失达80%。

  四是重科技,优粮优加促产能。朔州市的40多家杂粮加工企业,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各级财政投入扶持资金1亿多元,用于加工设备的升级改造,推动粮油加工设备向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五是创品牌,优粮优销促增长。朔州市在取得“中国杂粮强市———朔州市”“中国红山荞麦之乡———平鲁区”“中国绿豆之乡———怀仁市”“山西谷子强县———山阴县”等区域品牌基础上,积极打造一批优秀农产品品牌,如“百汇农珍”“晋之坊”“天下康生”“高天深粮”“安第斯·藜”等,“品牌亮”已成为朔州杂粮产业经济的特点和缩影,推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沁州黄:突出特色创新发展

  做大做强小米产业

  “30年来,我们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以传承中华农耕文明为己任,致力于打造世界小米第一品牌,在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品牌战略、坚持企农共赢、坚持绿色发展原则。”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耀武在交流会上表示,近年来,沁州黄在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的精心组织指导下,认真落实“山西小米”品牌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沁州黄小米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转模式,构建基地生产管理新体制。该企业2018年联合3家公司、18个合作社以及部分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整合谷子种植、技术推广、农机农具、畜禽养殖、小米加工、产品销售等优势,组建成立了沁州黄集团小米产业联合体,“集中、规模、集约”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流程化管理,实现了产业链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利益融合,把小米生产推向更快速的轨道。

  强服务,破解基地生产难题。沁州黄坚持科研示范不动摇,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山西省农科院等科技院校合作,加大服务力度,免费为种植农户提供技术培训、生产资料、农机具、生产设施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建设种、养、加结合的生态循环试点,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也破解了困扰沁州黄谷子种植的多个老大难问题。2018年公司发展绿色、有机谷子基地6万亩,带动农户1.6万余户,谷子总产1.2万余吨。

  塑品牌,龙头带动产业添活力。沁州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严把产品质量,扎牢品牌根基;顶层规划设计,强化品牌;强化市场营销,彰显品牌效应。企业制定了“沁州黄产业十年发展    规划”和“沁州黄品牌策略”等,为产业发展规划了路线图和航标,组建营销队伍,坚持以销定产、以销促产,助推沁州黄小米从北京走向华南、华东市场,谷之爱小米米粉遍布全国婴童市场。

  深加工,开辟产业发展新途径。在扎实做好沁州黄小米产业的同时,逐步延伸小米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产品。该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研制开发了小米深加工产品———谷之爱婴幼儿、中老年营养配方小米粉系列产品,其中,谷之爱婴幼儿营养小米粉产品开创了我国育婴食品的新纪元,引领我国小米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

  目前,该企业正在积极研发药食同源和特殊医学用途的系列产品,可为肿瘤、胃肠道吸收障碍等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痛苦。预估投产后年加工转化沁州黄谷子2万吨,可带动4万农户新发展谷子基地8万亩,为沁州黄小米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巩固脱贫及县域经济发展再作新贡献。

  吉县人祖山:串好“三点一线”

  擦亮“农字号”招牌

  作为吉县“农字号”知名企业,人祖山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乘势而上,找准发力点,选准突破口,全力推进企业发展,被吉县县委、县政府评为服务县域经济先进企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近几年,公司以“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己任,担当作为谋发展,努力交出“粮食人”精彩的答卷。

  抓住“生命线”,夯实发展基础。作为粮油生产企业,人祖山公司一直以生产、经销“无添加”的“放心面”作为立企兴企的基石。在生产环节关口前移,建立原料生产基地,聘请县农业技术人员在配方施肥、合理用药、良种应用等方面给予全程指导;在收购上严把原料关;在面粉加工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做到优质原料和先进加工技术的最佳结合。

  找准“立足点”,全面开拓市场。人祖山确立了“立足本地,辐射外地”的营销思路,不断巩固本地市场,拓展周边市场。作为“放心粮油工程”承载企业,建立了1个“吉县放心粮油配送中心”、8个放心粮油中心店、100多个销售网点,完成了全县“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任务。

  把握“结合点”,努力实现多赢。一是把握政府支持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人祖山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其中,实现共同发展。在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企业拿出部分岗位吸纳贫困户加入,为他们提供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二是把握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的结合点,实现农企双赢。三是把握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点。吉县是山区贫困县,人祖山建立了困难群众档案,无偿为困难群众运化肥、运种籽、运农药,农忙时节还组织车辆帮助群众抢收、运输。逢年过节,帮助群众渡难关,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寻求“突破点”,实现跨越发展。人祖山紧紧抓住“优质粮油工程”契机,积极实施“中国好粮油”和“山西好粮油”行动示范县项目,从推进粮食产业化入手,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项目完成之后,公司的粮食产业链条将得到深化和延伸,企业的发展将实现“从强到精”的华丽转身。

  鑫霏农业:振兴小杂粮

  助力脱贫攻坚

  山西鑫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电商经营起步,目前已成为集种、加、销、研一体化的山西省扶贫龙头企业。该公司把“振兴小杂粮产业发展”作为经营宗旨,创新发展理念,提升产后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2018年,公司发展种植基地面积1万亩,出口粮食、油料作物461吨,带动121户农民、49户贫困户增收,户均每年增收4000元以上。

  扩大杂粮种植基地,带动农民增收。2019年公司进一步扩大杂粮种植基地,加大旱地谷子先进技术推广,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价格、统一收购的“五个统一”,严格落实有机农业标准,形成了绿色有机的旱地谷子种植可循环体系,为农民提供购买种子、肥料等优惠服务,帮助农民寻找销路。2019年基地种植面积增加到2万亩。预计到年底可带动132户农民增收,户均增收5000元。

  投入深加工项目,促进提质进档。鑫霏农业公司“小杂粮深加工项目和运营中心”于2018年8月开工建设,工程占地36亩,目前日加工能力为100吨的小米生产线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由于在种植、生产、加工各环节都经过严格把控,深加工项目的投入,可促进公司产品提质进档,确保产品品质,营养、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实行“互联网+”模式,加强质量监管。该公司通过建立网络监管和质量追溯平台,建立详细的电子档案和网上数据库,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从而最终达到“来源可溯、流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

  目前,鑫霏农业的产品已远销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初步成为了山西省较具规模的新型农产品流通圈。据统计,2018年,公司线上线下批发、销售农产品1.66万吨,总交易额达6300多万元,占山阴县小杂粮交易量的37.5%,其中:销售谷子4130吨,销售收入2891万元。

  围绕产业帮扶,实现创业脱贫。2018年7月,鑫霏农业与应县道口峪村签订产业帮扶责任书。围绕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对象以产权为纽带,依法自愿流转土地,成立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经营、参与生产劳动等方式获取租金、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通过产业帮扶使道口峪村贫困户52户、138人脱贫。

分享到:

上一篇:“争相跳农门”为何变成“我要回农村”?
下一篇:赤峰举办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签约仪式